在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上,“雙循環”又一次成為了高頻熱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所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提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隨著國際合作的深入,構建更具韌性與柔性的供應鏈體系,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共識。
對于冷鏈行業來說,更需要建設適配雙循環格局的供應鏈物流體系,這不僅是因為其在防疫保供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與應變能力的要求。
1、聚焦二十大:關注雙循環下冷鏈供應鏈發展
產業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在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助力各國經濟復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美國對華供應鏈脫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到我國官方首次舉辦的全球性的供應鏈論壇,都彰顯著供應鏈環節對于構建穩定有序的世界經濟體系的戰略意義。二十大強調,接下來,我國將同步“補短板”、“鍛長板”,不斷增強供應鏈體系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面對諸多不穩定因素的挑戰,冷鏈供應鏈也需與時俱進,建立起國內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一方面,冷鏈供應鏈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聚焦提質減本增效,不斷加強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打通生產、運輸、分配、消費等產業上下游環節,確保內循環的暢通與高效。同時積極推動冷鏈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賦能行業綠色低碳化升級。
另一方面,行業應加強跨境合作,聯結海外產業鏈,加快外循環,完善國內與國外相互融合的國際冷鏈供應鏈體系。
二十大為冷鏈供應鏈帶來了政策利好,給行業未來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在“雙循環”背景下,冷鏈產業亟需建立起立足國內、融合國際的穩定牢固的供應鏈新體系,來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正如《“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所強調,到2025年,國內將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進一步增強冷鏈供應鏈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
2、順勢求變,建立更具柔性與韌性的冷鏈體系
仍在持續的疫情與難以捉摸的世界形勢,不斷沖擊著全球冷鏈供應鏈體系,給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層層考驗。
當前,冷鏈運輸成本、冷庫運營、基礎設施建設、能耗與碳排放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冷鏈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為加快產品的高速流通,推動綠色冷鏈轉型,市場開始謀求更加高效智能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新的冷鏈供應鏈形態有望被重塑。
如何打造安全、穩定、可持續化的冷鏈發展格局,成為了行業上下游關注的焦點。
2022年9月,我國首次召開了“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提出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加強產業上下游協同合作與國內外合作,促進全球經濟循環。
增強供應鏈柔性與韌性,同樣是冷鏈企業的破局之道。
在這套戰略組合拳里,冷鏈供應鏈的柔性關注市場供需變化,以贏得市場競爭為目標,更偏重客戶的需求滿足;而韌性則強調企業在抗擊重大風險時的靈活性與防御能力,是保障冷鏈供應鏈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決定了企業能否扛過危機、逆風翻盤。
然而,冷鏈企業常常更關注成本、效率、時效等柔性層面的“即時”效益,忽略了韌性所強調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下的長遠效益。
對于目前的資本市場而言,冷鏈物流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社會責任感和物流時效性、運營穩定性同樣重要,都將成為評估投資風險的重要因素,這將驅動企業加快構建兼具韌性與柔性的供應鏈。
注:此文摘自冷庫視界JCS